十字路口上的罗永浩:理想主义、折腾与长期主义

August 31, 2025

十字路口上的罗永浩:理想主义、折腾与长期主义

我不记得是什么时候,我迷上了这个说话带刺儿、还特别轴的中年人。他从新东方老师,到牛博网,再到锤子手机,每一步都不按套路来,几乎都是在赌,我其实特别喜欢他那股不服输的劲儿。

image

五年前,我看的一部电影,名字叫《三个金币》。沈腾演的是个发金币的实习天使,罗永浩演的是天使主管。实习天使发的金币并没有马上实现用户的愿望,反而让用户给了差评。但最后才发现,那些金币虽然没直接满足愿望,但让用户认清了自己,最终实现了更重要的事。

那时候我就觉得,这个剧情很像罗永浩本人。他这一路走来,很多选择看起来都不是很成功,甚至被人说失败,可回头看,那些经历却让他和跟着他的人收获了别的东西。就像电影里说的:“人生有太多诱惑和捷径,但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”这句话,现在想来,都特别适合他。


直播时代的转折

后来,他开了抖音“交个朋友”直播间。很多人是那时候才重新认识他的。 我也经常点进去看。 直播间里,他不再是发布会上那个激情澎湃的演讲者,而是一个带着团队拼命还债的中年男人。他会因为观众的调侃而皱眉,会为一款产品的细节争论半天,但也会用幽默化解尴尬。

“交个朋友”这四个字,本身就是一种态度。对我来说,这段经历让他从“理想主义的偶像”,变成了“真实的人”。他和普通人一样有困难,有无奈,但依然不服输。

image


播客:《十字路口》的回归

今年,他推出了播客《罗永浩的十字路口》。节目一上线,我就去听了。 和直播间的快节奏不同,播客是长达三四个小时的深度对谈。你需要耐心,只要沉下来,就会发现这是一种久违的体验。

节目名字起得很好——十字路口。对罗永浩本人来说,他的人生不就是不断站在十字路口上做选择吗?:做老师还是创业?做手机还是退出?还债还是跑路?每一次他都走向了更艰难的路。

image


李想:冷静与俯卧撑

第一期请来的嘉宾是理想汽车的李想。 李想一上来就很冷静,讲话条理清晰,能看出他骨子里就是个特别有规划性的人。

image

在节目中途休息的时候,他突然在现场做了 50 个俯卧撑。这个细节很搞笑,也很真实。一个身家百亿的创业者,突然在播客里撑起身子锻炼一下,画面感很强。

听完这期节目,我发现李想不仅是个长期主义者,也是个懂得调节气氛的人。


何小鹏:折腾到底

第二期请来的是小鹏汽车的何小鹏。

image 相比李想的冷静,他更“折腾”。从 UC 到小鹏汽车,他的创业跨度很大,中间有很多冒险和不确定。

现在做一款车,不是当时就能造出来,而是三年后才能上市。三年后的审美、需求、竞争环境都可能会变化。

他还对老罗开玩笑说,如果想害一个朋友,就劝他去创业造车。老罗追问他:“那雷军是被你害去造车的吗?” 何小鹏立刻连连摆手说“不是不是”,还补了一句“造车是后悔的哲学。”

这段话听起来半开玩笑,但背后却是很真实的压力。其实我认为造车并不是互联网那种快速迭代的节奏,它是三年甚至五年的周期性的赌注。何小鹏的折腾精神,在这里就显得格外明显:他明知道路很难,但还是要走下去。

我觉得他 身上带着典型的互联网气质:快速试错、敢于冒险。他和罗永浩之间的共鸣也很多,两个“折腾的人”聊在一起,常常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。


罗永浩:理想主义不灭

节目里,罗永浩不像是传统主持人。他不会故意“戳痛点”,也不会追问八卦,而是用一种平等的姿态去交流。很多问题,他其实自己也经历过,所以聊得很自然。

听着听着,我又想起《一个硬币》里的他,想起“交个朋友”直播间里的他。一路走到今天,他身上的理想主义气息依然没消失。不同的是,现在的他更沉稳了,也更懂得倾听了。


写给自己的话

《罗永浩的十字路口》不单单是一个节目,更像是一种提醒。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,你总会遇到困境,总会站在路口。关键不是选哪条路,而是敢不敢走下去。

小时候的我,把罗永浩当成偶像;现在的我,把他当成一个同行者。 他的故事让我明白,偶像未必完美,但正是他的跌倒与爬起,才让人真正佩服。

也许有一天,当我站在自己的十字路口时,也能想起他在播客里说过的话,想起李想在节目里做的那 50 个俯卧撑,想起何小鹏那句“折腾过才知道值不值得”。

—— DCZhe